华汽研究院携手十五位专家,智评中国汽车ESG。
文|华汽研究院
新元肈启,云程发轫。
回望2024,必将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史上留下重要的印记。一方面,中国汽车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另一方面,内卷也在深度破坏中国汽车产业生态。
改变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词,汽车产业亦是如此。技术方向,技术路线,双碳目标,全球化的挑战,倒逼汽车产业必须做出深刻且脱胎换骨的改变。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ESG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突出。2024年行业内卷严重已经到了不堪忍受的地步,呼吁建立风清气正的社会與论环境的声音越来越响亮。
我们必须有所行动,企业要提供物质财富,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担负起社会责任,与环境和谐发展,行业自律,可持续发展,为社会,为行业贡献精神文化产品。
新年伊始,梳理中国汽车ESG在2024年的重大事件,在当下具有非常重要且现实的意义。
以“助力中国汽车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使命,华汽研究院力邀“汽车行业+ESG领域”十五位专家,对过去一年汽车行业内发生的与ESG相关的重要事件进行了梳理和评选,从十六个事件中最终评选出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十大ESG事件,按照得票数量排序如下:
第一大事件——价格战频发影响汽车产业供应链生态稳定
投票结果:⭐️⭐️⭐️⭐️⭐️⭐️⭐️⭐️⭐️⭐️⭐️⭐️⭐️⭐️
事实:2024年11月,比亚迪的一封要求供应商降本的邮件在网络上被公开,邮件要求比亚迪的供应商从2025年1月1日起降价10%。同期也有其他汽车企业对供应商提出了类似的降本要求。近年来汽车行业价格战频发、内卷严重,对汽车产业供应链生态的稳定和良性发展带来了隐患,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
第二大事件——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连续两年获MSCI ESG评级最高等级
投票结果:⭐️⭐️⭐️⭐️⭐️⭐️⭐️⭐️⭐️⭐️⭐️⭐️⭐️⭐️
事实: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连续两年获得国际知名ESG评级机构MSCI的最高评级AAA。这表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代表性企业在ESG管理方面成效显著,ESG管理居同行业领先水平,并获得了国际机构的认可。
第三大事件——《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正式生效
投票结果:⭐️⭐️⭐️⭐️⭐️⭐️⭐️⭐️⭐️⭐️⭐️⭐️
事实:2024年8月17日,《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正式落地生效。该法规统一了欧盟区的电池法规,重点关注可持续性、安全性和供应链尽职调查。该法规涵盖了电池生命周期的各个方面——从电池生产到报废,涉及了诸如物质限制、碳足迹声明以及回收组件的使用等关键内容。欧盟电池法规针对欧盟以外的公司,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和电池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国企业,建立了新的贸易壁垒。
第四大事件——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000万辆
投票结果:⭐️⭐️⭐️⭐️⭐️⭐️⭐️⭐️⭐️⭐️⭐️
事实:2024年11月14日,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达1000万辆,全年产销量有望达到1300万辆。
2024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42.9万辆,同比增长53.8%,占汽车国内销量的比例为50.6%;截至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连续4个月渗透率过半;2024年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出口186万辆,同比增长13%。
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000万辆,这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重要节点,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第五大事件——国家标准《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发布
投票结果:⭐️⭐️⭐️⭐️⭐️⭐️⭐️⭐️⭐️⭐️⭐️
事实:2024年10月,国家标准《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GB/T 44500—2024)正式发布,并将于2025年3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检测标准,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年检的检验标准,不仅适用于纯电动汽车,也适用插电式混合动力(包含增程式)汽车。
按照《规程》要求,新能源汽车的动力蓄电池安全充电检测和电气安全检测将成为必检项目。对于其他类型载客汽车、货车(三轮汽车除外)和专项作业车而言,充电和放电时动力电池的温度和电压都将成为检测项目。
第六大事件——《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正式发行
投票结果:⭐️⭐️⭐️⭐️⭐️⭐️⭐️⭐️⭐️⭐️
事实:2024年12月17日,财政部会同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制定了《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并正式发行。这标志着我国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的建设迈开了重要的一步,必将对规范包括汽车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的可持续信息披露工作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第七大事件——汽车行业出现裁员风暴
投票结果:⭐️⭐️⭐️⭐️⭐️⭐️⭐️⭐️⭐️⭐️
事实:2024年,全球汽车行业内出现的裁员风暴,在一定程度上也波及到了中国。从年初到年尾,不断传出汽车企业裁员的消息,其中不乏一些知名的汽车企业,如一汽大众、东风日产、上汽通用、东风本田、大众中国、一汽丰田、捷豹路虎等。涉及企业之广,波及人数之多,为多年来所罕见。
裁员本是正常的企业行为,但是否按《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实施裁员,能否为员工提供适当的经济补偿,尤其是在裁员规模较大的情况下,相关补偿政策能否让被裁员工接受和满意,这对企业是一个考验,是企业不能回避的ESG管理挑战。
第八大事件——国家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
投票结果:⭐️⭐️⭐️⭐️⭐️⭐️⭐️⭐️⭐️⭐️
事实:2024年8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的通知》,对相关工作作出新部署,其中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相关的举措,如加快研制新能源汽车等产品的碳足迹国家标准、开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研制等,将会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更好地履行环境责任,践行绿色发展。
第九大事件——造车新势力阵容分化,部分企业濒临倒闭
投票结果:⭐️⭐️⭐️⭐️⭐️⭐️⭐️⭐️⭐️
事实:2024年12月11日,由百度和吉利投资的极越汽车因资金链断裂而濒临倒闭。在此之前,豪华纯电品牌高合汽车因资金链、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于2024年2月倒闭,哪吒汽车则因产品定位、营销等出现问题而于2024年11月停工停产。
在前几年的新能源汽车投资热潮中,中国出现了大量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那些产品实力、资金实力和品牌实力不足的企业,将很难避免被淘汰的命运。在谋求业务扩张的同时没有重视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风险,是这些企业陷入危机的部分原因。
第十大事件——汽车“出海”遭遇合规挑战
投票结果:⭐️⭐️⭐️⭐️⭐️⭐️⭐️⭐️⭐️
事实:2024年,中国汽车企业纷纷“出海”,谋求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更多市场份额。汽车企业出海,势必会遭遇行为合规、供应链风险管理等多方面挑战,如果处理不当,就会给企业的投资、声誉等造成损害。比亚迪巴西工厂2024年12月下旬突发的劳工权益事件就是一个例子,尽管此事的事实真相尚未完全厘清,不排除其中存在蓄意诋毁、夸张其辞的可能,但在出海过程中严格遵守当地法规、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积极融入当地社区,争做优秀的全球企业公民,是中国企业不容回避的挑战。
华汽研究院“2024中国汽车行业十大ESG事件”专家评审团名单:
付于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华汽汽车文化基金会理事长
左延安:前江淮汽车董事长
朱明荣: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全球汽车精英组织秘书长
孙伯淮: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名誉会长
葛松林: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专务秘书长
张君毅:原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亚太区汽车与工业品业务负责人
郑赟: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高级合伙人
金伟华:华登国际风险投资合伙人
吕建中: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董事、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可持续发展专委会副主任
陈锋:中国公司治理50人论坛专家委员,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访问学者
彭纪来:商道咨询管理合伙人、北京公司总经理
李菁:安永大中华区ESG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
刘春蕾:青悦ESG创始人
何芳:华汽研究院院长
张述冠:ESG资深媒体人、华汽研究院特约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