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莉在“2024第五届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大会高端圆桌论坛”上,围绕“发展合成生物学技术对于茅台的战略意义”,阐释了茅台如何利用合成生物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布局生物经济新赛道的思考。
据了解,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理工大学、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合成生物学分会联合主办。科研、教育、产业等各界嘉宾汇聚一堂,围绕“合成生物制造 驱动经济发展”主题,共同探索合成生物制造领域的新产业(69.200, 0.11, 0.16%)、新模式、新动能。
用最新合成生物技术打开酿造“黑箱”
作为传统发酵产业,白酒是第一代生物科技,本身蕴含了许多生物经济的基因。王莉表示,通过运用合成生物学一系列前沿技术,可以助力茅台在酒酿造机理“黑箱”解析、酿造微生物互作、制曲制酒更多功能微生物快检、菌群质量评价、代谢产物生成路径解析、原位选育微生物用于废弃物处理等方面持续提升,从而实现“专业化、数字化、绿色化”的产业升级定位。
据介绍,囿于技术所限,茅台酒酿造过往都是靠感官,近年来推出“数据+经验”的方法,但是堆积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培养需要2~3天才能出结果,只能作为数据记录用以研究。随着快检技术的开发,3小时以内就可以跟进配合工匠经验,快检大概5分钟,及时指导生产,解决生产痛点,还能够收集大量数据,辅助工匠经验,建立起茅台的应用大模型。
茅台作为利用微生物发酵的典型代表,网罗富集驯化自然环境的微生物,造就了搬不走的独特的酿酒微生态。这才有了“为什么离开15.03平方公里茅台酒产区,就产不出贵州茅台(1516.660, -4.35, -0.29%)酒”的结论。
“这个意义非常大,如果我们能把这条路跑通,对于中国很多传统发酵的食品都很有指导意义,因为多样性是传统发酵食品的核心,但也希望最终产品能够稳定、一致。”王莉说。
合成生物应用方面的“茅台智慧”
作为世界知名品牌,中国白酒领军企业,茅台在合成生物应用方面的探索并不仅仅停留在酿酒方面。王莉认为,要利用合成生物学来开辟多个生物经济方面的新赛道:一是“食”“美”赛道,茅台有非常宝贵的微生物资源库,可利用合成生物科技探究微生物代谢路径,进而衍生相应的“食”“美”产品,实现产业化运作。二是绿色材料赛道,可利用合成生物科技生产生物基可降解材料,提升市场竞争优势。三是数字化赛道,可利用合成生物科技,孵化出一批包括溯源、生物性功能材料等装备制造以及生产性的高端服务业。
王莉表示,茅台愿意提供更多场景,利用合成生物学的前沿技术,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在未来的3-5年集成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BT(Bio-technology生物技术)、FT(Food-technology食品技术)、MT(Material Technology 材料技术)等“4T”技术来布局生物经济新赛道。
两项科研项目揭榜挂帅
大会期间,茅台还对 “基于生物基材料的白酒包装覆膜研究”和“基于生物基材料的白酒包装(酒瓶)底座研究”两个科研项目进行了揭榜挂帅。
自2023年以来,合成生物学不时出现在茅台官方的报道中。尤其是今年8月支持2024第三届合成生物学创新赛,茅台布局合成生物的创新赛道已经明晰。
就在几天前,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在2024中国品牌论坛上已明确指出,茅台将持续深化酿造微生物科学研究,加大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探索,不断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产品,永葆茅台民族品牌的“品质”招牌。
业内认为,茅台选择在这个院士大咖聚集的重量级会议释放创新发展信号,清晰回答了“走不走”“往哪走”“加速或减速”的新赛道疑问,“揭榜挂帅”推动成果加速落地,持续增加在“变局”中“破局”的强劲动能,让企业走得更远更可持续。
运用科技创新力 践行ESG发展理念
会议期间,王莉分享了茅台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茅台酒产品“双足迹”削减三年工作方案》,强调了茅台通过科技创新和生物基材料应用减少碳足迹的努力。
据悉,在绿色化方面,茅台已经在和清华大学合作探索处理窖地水的新路线,让茅台产业链绿色低碳水平更高,对于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合成生物学有非常大的应用前景。
茅台集团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杨帆介绍,茅台践行ESG理念,在包装材料方面应用合成生物学的产品,促进绿色化,将ESG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内生动力,不断对标提升,才在MSCI ESG最新评级中跃升两级至BBB级。
布局生物经济新赛道,培育打造未来增长极的“新路径”,展现了茅台在追求“更可持续、更绿色化、更高效率”的企业发展理念,同时也体现了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与担